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,从原始社会的符号、图画,经过不断的演变,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汉字。汉字从笔画多慢慢变得笔画少,也比较好辨认。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,一起来看看吧。
汉字的演变过程
我国汉字是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,人们用记事的符号、图画演变、发展而成。最早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、钟鼎文,它们已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记录和表达汉语的符号体系了。
但是,它有很多象形字,还保存着鲜明的图画痕迹和会意的结构。商代的文字结构不够严格,字形不规整,笔画复杂,不便于书写。到了西周,汉字字体渐趋方整,表现出线条化、平直化。
春秋战国时期,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,文字的使用更加广泛,更加频繁。但由于诸侯割据,致使汉字出现了简体、异体、一字多形的现象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以秦国文字为标准,来统一全国的文字,这是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点。
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
统一全国文字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,具有重大意义!人们把统一后,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汉字称作“小篆”。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“泰山刻石”、“琅琊刻石”,相传石上的文字是李斯写的,为标准的小篆。小篆的产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,宣告了它是汉字的古文字阶段的终结者,为今天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。
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,得到秦始皇的支持和推行使用,隶书在汉代成为通行的文字。在隶书草写的基础上,秦汉之间又出现了隶草,也叫章草。隶草每个字的笔划间是相互连绵的,两字之间不连写。其用笔仍旧沿袭隶书,横划仍然上挑,左边的撇划与右边的捺划的末尾,纯是隶书的写法,草隶广泛流行于两汉时期。
汉魏以来,从隶书、隶草演变出一种较规整的楷书。到隋唐时,楷书更加成熟,成为普遍通行的字体。印刷术发明以后,刻印书籍多用楷书。到了明末清初,逐渐出现了一种横轻竖重的方块字,时楷书的变体,因其从宋代刻书字体发展而来,故称“宋体字”。现今我们印刷书籍报刊等多用这种字。以上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,经过几千年的演变,成就了今天通用的汉文。